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  • 首頁
  • 興新聞
  • 【媒體報導】深耕農業、攜手產業 百年農校蛻變起飛

【媒體報導】深耕農業、攜手產業 百年農校蛻變起飛

更新時間:2017-07-27 09:45:55 / 張貼時間:2017-07-21 14:18:42
秘書室
單位秘書室
新聞來源遠見雜誌
4,421
稿源:2017/七月號遠見雜誌/李建興、林玲瑩

綠水潺潺、林木蓊鬱、湖畔棧道,兒歌中「鵝兒嬉綠遊」的畫面,是國立興大的每日景致。坐落台中城,興大是全台唯一有河流流經的大學,去年剛整治完的旱溪,煥然變成校園裡的「小康橋」。每天清晨,天濛濛亮,不乏鄰近居民來校園散步、做早操。

從景致到純樸校風,興大成立逾百年,向來低調今年卻突飛猛進,一口氣拿下《遠見》第二屆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」前十大「社會聲望」學校、前20大「校長互評」最佳學校,和前20大「企業最愛」學校等佳績。

老牌學校儼然逆襲,新任校長薛富盛極其關鍵。論資歷,薛富盛是新官上任的「新手校長」,就任僅兩年。但其實他早在1993年自美國返台任教,薛富盛一路從興大材料所副教授、所長、系主任、研發長到工程學院院長,24年的「興大資歷」,治校不生澀。

相較前幾任校長均從中央借調而來,薛富盛是近年來首度出身興大,因此可能也是最了解興大的校長。

他上任後的第一要務,是先解決學生的「民生」問題,下令延宕五年的學生餐廳盡快動工,以往被詬病為「全台最爛的男生宿舍」,他也斥資2000萬元翻新,還為外食族學生推出29元幸福早餐。

興大20餘年,從年輕有為的「薛教授」,到一頭銀髮的「薛校長」,校長室機要祕書莫然生透露,校長當年從康乃爾大學回台任教,深邃五官加上招牌鷹勾鼻,一度風靡校園,被封為「中興劉德華」。如今他為了學校天天奔波,「每天至少三個公開行程,最忙一天要跑14場,」莫然生翻出校長專用行事曆,上頭密密麻麻列著行程。

但談到治校,憑藉的可不只是個人魅力,他替百年老校創新局,必有過人之處。

百年,這個數字在台灣平均存活年限13年的中小企業,是受肯定的一枚勳章;但對於興大,就像古代女子的貞節牌坊,是榮耀也是束縛。

1919年於日治時期成立的興大,是全台第一所農校,時為「台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」,後改為「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業部」,與台大同屬一個學校,直到1943年遷到台中,才獨立設校。

農業科學領域影響力 優於台大

以農立校的興大,在農林領域超越世界水準。根據湯森路透分析,興大在ESI農業科學領域影響力,甚至優於台大,也勝過日本的東京大學。「」

但也因此,興大「農校」標籤深植人心。薛富盛語帶惋惜地說,在60~70年代農工業轉型,興大是「中字輩」四校中最早成立機械系,卻未堅持發展理工領域,錯過了產業升級的順風車,被後來創立的學校迎頭趕上。

因此薛富盛一上任即振衰起弊。例如獸醫系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簽訂「獸醫跨國雙聯學位」,這所高校的獸醫系連美國人都很難叩關,卻願意保留名額給興大生,難能可貴。

坐落在台中大肚山黃金走廊工業鍊,「外界很少知道,機密製程也是興大強項。」未來,興大將著重在發展精密機械和自行車工業人才。

興大EMBA設立十年之際,管理學院也與全台最大上市櫃企業主聯誼會「磐石會」簽訂合作協議,強化與產業界的鏈結。

目前政府極力鼓勵各大學赴東南亞招生,早在60年代,興大就派遣第一批農耕隊到非洲、泰國、阿拉伯做農技推廣。直至今日,東南亞生來興大就讀的意願仍很踴躍,全校境外生中,每十人就有六人來自泰國、馬來西亞跟越南等國。

薛富盛發下宏語,「北台大、中興大、南成大」是當年前總統蔣中正的復國大計,放在今日,仍是薛富盛的治校願景,希望以台中地利優勢,透過多角化發展,再現往日榮光。
1919年於日治時期成立的中興大學,是全台第一所農校,在農林領域的影響力有目共睹。順應時代潮流,校長薛富盛希望興大以台中地利優勢,透過多角化發展開創新局。

1919年於日治時期成立的中興大學,是全台第一所農校,在農林領域的影響力有目共睹。順應時代潮流,校長薛富盛希望興大以台中地利優勢,透過多角化發展開創新局。
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