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  • 首頁
  • 興新聞
  • 【媒體報導】高教深耕計畫補助4校打國際盃 比頂大校數少經費卻打折

【媒體報導】高教深耕計畫補助4校打國際盃 比頂大校數少經費卻打折

更新時間:2018-02-14 09:52:20 / 張貼時間:2018-02-14 09:42:52
興新聞張貼者
單位秘書室
新聞來源聯合報
2,734

高教深耕計畫補助4校打國際盃 比頂大校數少經費卻打折

稿源:2018-02-13/聯合報/馮靖惠/台北

教育部昨揭曉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」審查結果,其中外界關心的「全校型計畫」錄取學校,也就是打國際盃的大學,由台大、成大、清大和交大獲選,相較過去有十二所頂尖大學少了三分之二,但經費卻只有「邁向頂尖大學」計畫的六、七折。台大這次雖獲最高的經費補助,每年十八億元,但較邁頂計畫的卅一億元嚴重「失血」。

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」總經費一七三點七億元。第一部分「全面提升大學品質及多元發展」,其中兩成經費是依學校規模核給,其餘八成依計畫書內容審查結果決定。

第二部分「追求國際一流及強化研究能量」編列六十億元,須由學校提案競爭。其中延續邁頂計畫的國際競爭項目,編列四十億元,僅台大、成大、清大、交大四校入列;針對個別領域的「研究中心」項目,與科技部一同編列廿億元,共擇定廿四校六十五案。

不過,與邁頂計畫相比,打國際盃的「全校型」學校,雖由十二校減為四校,研究中心由五校增為廿四校。但台成清交四校拿到的經費,約只有邁頂的六、七折。以台大為例,邁頂計畫每年平均可獲經費是卅一億元,高教深耕則是十八億元;成大邁頂十六億元,高教深耕十一億元。

教育部長潘文忠解釋,過去邁頂計畫將研究中心「內含」在全校型經費中,但執行後發現經費太分散、模糊,高教深耕計畫將「全校型」校數減少,挑出綜合能量較強的四校,其餘則以研究中心的方式給經費,更能發揮個別長處。例如,以農業為主的中興大學,以往邁頂經費不高,現在就能「透過特色,面向國際」。

潘文忠說,只要是大學招收到的學生,就應享有政府的經費照顧,「而不是把資源集中在固定學校。」他強調,不應認為十二所頂大被減為四校,而應解讀增為廿四校,未來是以研究中心的國際競爭為主。

「國際排名應該只是國際競爭的副產品,不能作為唯一目標。」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說,國際競爭不等於國際排名,而是要讓台灣的高教量能,被其他世界上的同儕大學看到。


台大經費短少許多 教長:資源不該集中固定少數學校

稿源:2018-02-13/聯合報/馮靖惠

教育部今天揭曉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」審查結果,有關外界關心的「全校型計畫」錄取學校,也就是打國際盃的大學,由清華、台大、成大和交大4所大學錄取,人文和科技大學全槓龜。
相較過去邁頂計畫有12所大學,校數剩1/3;台大獲18億最多,其次是成大11億,交大和清大各10億,4校共49億元,相較第一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4校69億經費,一年減少20億。

教育部「高教深耕計畫」經費,一年編列新台幣173億7000萬元,宣稱比過去的邁向頂尖大學、教學卓越、典範科大3大計畫(106年度邁頂等3大計畫,合併經費為118億元)加起來還多。但最受矚目的「打國際盃」大學,校數和經費都大幅縮水。以前「邁頂計畫」5年500億,台大第一年拿到31億;現在「全校型計畫」加上研究中心只剩60億,明顯降低許多。

經費短缺,台大要如何打國際盃?對此,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,國際競爭不等於國際排名,而是要讓台灣的大學,被其他國際大學看到,他強調,「國際排名應該只是國際競爭的副產品,絕不能只作為唯一目標。」

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,這次的高教深耕計畫,是過去邁頂、典範科大和教學卓越三大計畫的成果延續。過去研究中心的成效是模糊的,因此高教深耕要以學校的研究特色領域為主,「邁向國際競爭台灣應該要有24所」,包括全校型計畫和研究中心共計24校,例如中興大學是以農業為主的學校,但以往過去經費不高,但是現在就能「透過特色面向國際」。

潘文忠表示,高教深耕計畫的整體經費5年868億,相較過去每年成長60億。他說,相較106年的整體經費,台大還是成長。

潘文忠強調,「只要是大學招收到的學生,就應該享有政府的經費照顧,而不是把資源集中在固定學校。」十二所大學「邁頂」的經費,有些學校只有拿到一億多,現在的研究中心,一個研究中心最高補助5000萬,「學校應該以特色面對國際。」

姚立德補充說明,這次只公布各校獲得的整體經費,是因為不希望針對學校做排名。

姚立德表示,85%的大學都比過去拿到的經費還多,但要求學校至少要將50%的經費用於教學。高教司長李彥儀說,獲選「研究中心」的學校,更強調專業領域學術研究和透過實作找出解決問題能力,技職大學則具有以上特色。

【中央社/台北13日電】教育部今天揭曉「107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」審查結果,台灣大學獲得最高的經費補助,每年新台幣18億元。但相較於「邁向頂尖大學」的31億元,減少了許多。

根據教育部今天上午公布的最新資訊,大致延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(邁頂)的全球連結(Global Taiwan)全校型學校僅台灣大學、成功大學、清華大學、交通大學4校入列,研究中心則有24校。

其中台大分得18億元,成大11億元,清大10億元,交大10億元,這4校將代表台灣「打國際盃」。

與邁頂計畫相比,高教深耕全球鏈結列入「全校型」的學校減少(12校減為4校),但研究中心增加(5校增為24校)。另外,台成清交4校拿到的經費,約是邁頂的6、7折。

以台大為例,邁頂計畫(100年)獲得的經費是31億元,高教深耕(107年)則是18億元;成大邁頂16億元,高教深耕11億元;清大邁頂12億元,高教深耕10億元;只有交通大學維持平盤,邁頂和高教深耕都是10億元。

教育部長潘文忠解釋,邁頂計畫將研究中心「內含」在全校型的經費之中,沒做獨立審查,檢視過去的執行成果,發現經費太過分散、模糊。深耕計畫將「全校型」的校數減少,挑出綜合能量較強的4校,其餘則以研究中心的方式核給經費,更能發揮個別長處。

至於經費減少,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坦承,邁頂於100年提出時,還動用第二預備金,高教深耕的情況不同,「不可能追到當年台大還是30億經費。」

教育部次長姚立德進一步指出,97年的「五年五百億」到後續的邁頂計畫,大筆預算用於學校建設,10年來各校該有的建築物、硬體都建設得差不多了。近幾年來,邁頂經費已陸續減少,如果只和106年(過渡階段)相比,「頂大」各校分得的經費,其實都有所增加。(根據教育部資料,邁頂第二階段2年9個月,台大分得60億元)

姚立德並提到,高教深耕全球連結(GlobalTaiwan)是鼓勵各校做國際競爭,但站在教育部立場,不是要各校去拚國際排名,「而是要把我們高等教育的量能,在世界舞台上,讓同儕大學看得到。」

姚立德強調,國際排名只是「副產品」,不能作為主要目標。


高教深耕計畫公布 台成清交四校打國際盃

稿源:2018-02-13/鏡周刊/嚴文廷

教育部盤整過去邁向頂尖計畫、教學卓越計畫、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等三大計劃,合併為「高教深耕計畫」每年經費173.7億元,五年總金額達868.5億元,今天教育部正式公布結果,全球型的學校僅台大、成大、清華與交大入列,代表台灣打國際盃。

針對這次高教深耕計畫,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,除了四所核定全球型的學校之外,全球鏈結(Global Taiwan)的研究中心也有24校65個研究中心核定,這些都是各校特色發展具有競爭力的項目,將是代表台灣高教放眼國際,例如中興大學的農業一直是亮點,過去在頂大拿到的經費並不多,這次透過研究中心更能發展出特色。

為了避免高教深耕計畫成為大學排名依據,教育部這次只公布各校核定經費不公布分項,以總經費來說,台大仍居首位,每年將拿到18億元經費,其次是成功大學的11億元、清華與交大都是10億元,這四所也是每年核定經費超過10億元以上的大學。

但台大拿到18億元遠比頂大5年500億元時期的30億元少很多,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解釋,過去十年在頂大等計畫的推動下,很多大學的硬體建設已經都差不多完成,而且當年還是行政院編列特別預算來支應,以現在政府財政不可能有當年頂大計劃的規模。

細看這次的計畫經費分配,幾所國立大學依舊佔據大量資源,但才剛三校合併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拿到快4億元經費,超過台灣科大的3.1億元,可望以此經費挑戰台科大的技職龍頭寶座。

另外,教育部官員透露,大型的私校如果沒有特色,拿到的高教深耕計畫都無法超過1億元,例如淡江、輔大、東吳、文化與世新等校,希望讓私校能發展特色領域,而非大鍋炒,另外,未來在審核時,也考慮針對私校董事會的預算與決算差距過大納入指標,避免私校一手拿政府補助,一手卻把原本董事會該投資在學校的經費省下來。

公布高教深耕的同時,教育部也表示,高美醫專已經提出停招申請,今年中的新學期將停止招生。



教育部搶在小年夜前夕公布高教深耕計畫名單,由教育部長潘文忠親自宣布。(教育部提供)

教育部搶在小年夜前夕公布高教深耕計畫名單,由教育部長潘文忠親自宣布。(教育部提供)

Back